霍建起的电影一贯带有唯美含蓄的文艺质感,是电影圈内公认的文艺片导演,代表作有那山那人那狗暖蓝色爱情萧红秋之白华1980年代的爱情等等,是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获得者。很多第五代导演早期多以文艺气息浓厚的电影闻名,但一直徘徊在小众通俗文艺路线,并不被大众市场所接纳,现在很多卖座高票房的都是商业大片,但是优质的文艺片也是不能缺失的重要一环。
1、萧红的童年经历1911年(宣统三年)6月1日(农历五月初五),萧红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(现哈尔滨市呼兰区)城内龙王庙路南的张家大院。1916年(民国五年),外祖父将萧红本名改为张廼莹。1919年(民国八年),生母姜玉兰感染霍乱病故。父亲张廷举续娶梁亚兰,即萧红继母。1920年(民国九年),入呼兰县乙种农业学校(俗称龙王庙小学,现为萧红小学)女生班读初小。
后转入呼兰县第一女子初高两级小学校。萧红文学特点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,创造出场景性的小说结构。系列散文《商市街》在发表时曾遭到“看不明白”的议论,因为萧红使用了不少小说的技巧,这样的写作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异常新颖,从文体上看,它更接近小说,不过它又是“不折不扣的生活记录”(萧军《商市街·读后记》)。
2、萧红一生写了多少作品?1933年5月21日,她写出第一部短篇小说《王阿嫂的死》。作品通过描写王阿嫂一家的悲惨遭遇,愤怒地控诉了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。这篇小说发表以后,她便以悄吟作笔名陆续发表了《看风筝》、《腿上的绷带》、《太太与西瓜》、《小黑狗》、《中秋节》等小说和散文,从此踏上文学征程1933年8月,长春《大同报》文艺周刊《夜哨》创刊,萧红做为主要撰稿人,在夜哨上发表了《两个青蛙》、《哑老人》、《夜风》、《清晨的马路上》、《八月天》等许多作品,10月,萧红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《跋涉》1935年月12月,萧红的中篇小说《生死场》以“奴隶丛书”的名义在上海出版,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,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。
3、萧红的祖父活了多少岁萧红的祖父活了九十三岁。他因改革开放期间的经历而成名,并且还留下了许多关于时代变迁的趣事,他热衷文学,深受散文家及诗人的影响,在意识形态、时间、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著作中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。他的出版物和剧作都被列入教科书内,并且在农村流传了多年,他还收留了许多流浪儿童,帮助他们获得知识和教育,使他们能够重新站立在社会上,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亲人。